“防溺水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工作。”这是学校在进行防溺水专题教育总动员上的校长讲话。现在,防溺水工作放在教师肩上的担子可以说是重之又重。
防溺水工作,学校开展的活动可以说是密集的不能再密集了。主题班会、黑板报、广播、LED屏、横幅、全体学生集会、专题家长会、班级群信息等等,不一而足,只要能能够利用的缝隙,能够说话的空间,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到防溺水这项重要工作。
而在这其中做的最多的,就是:防溺水安全《致家长一封信》人人都要签,回执收回率必须达到100%;所有中小学生必须完成安全教育平台防溺水学习任务;学校召开防溺水专题家长会;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,学校召开专题集会,让学生拿着《致家长一封信》和家长合影拍照,学校还会安排老师入户宣传防溺水。
这里能做的事情很多,但是最后都是落到了教师的头上,尤其是班主任的头上。
不说其他,就说《致家长一封信》,你必须要保证所有的人都要交。这样一来,只要有一个家长没有签字,你就要跟着。有些家长本身对于这样的事就反感,你就是怎么做,他都是装聋作哑。你发微信,他不会;你打电话,他听了,但是不做——这样的人要是一个班遇上几个,是不是要把人逼疯。这样的工作强度,是不是让人觉得害怕?
还有那个防溺水家访,说起来简单,但是做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。一个班级四五十个人,都分散在到处,你能做到每一个家长都能找到吗?这是不可能的。就是那些留守在家的,他也不一定愿意离去。你是老师,你去了,家长是接待好,还是不接待好?于是,一些家长干脆选择回避。而你又要把家访进行到底,一次两次的跑,你是不是感到自己要崩溃了?而最要命的是,这样的家访,就是一个暑假就要进行两次,还有四次电话家访。
在这样的狂轰滥炸之下,按照上级领导的想法,应该是能杜绝溺水情况的发生了。而就是能杜绝,这是不是也要把老师们折腾的够呛呢?放暑假,本身是让老师们休息调整的,现在却被这样的一件事套着头,就是想要出外走一走,放松一下心情,都没有机会。你说,这不是折腾人又是什么呢?
而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,有不少地方还安排老师们巡河。这就更要了老师们的命。本身就是坐书房的人,现在却要在三伏天,顶着大雨和烈日往河沿跑,去制止学生们戏水。这样的恶劣天气,人们都愿意躲在家中空调间里,而现在却被逼着要汗流浃背地往河沿,往水库跑,这不是折腾吗?
而让老师们无奈的是,自己就是这样每天跑着,也不一定能有作用啊。因为许多老师本身就不会游泳,他们就是遇到了有学生溺水,除了能喊一嗓子,一点其他的作用都没有。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,如此的巡河作用在哪里呢?
但是,有些地方为了减少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,恨不得做一个盖子,把所有江河湖泊都盖上。盖子做不出来,于是就逼着老师们在假期里巡河、巡塘。这不就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痛吗?自己动动嘴,老师们跑断腿,难道他们就不知道老师的辛苦和痛苦吗?真的不知道这些人,他们是怎样想的,是怎样的一个心态?让人不能理解。
而即便是老师巡河了,还是有学生溺水,是不是应该追究老师的责任呢?按照教育局这样的安排,这是必然的。但是,这是假期,孩子的监护权不是在家长的手上吗?追责应该怎样追责呢?
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家长势必要追究老师的责任,因为老师都在巡河,你还让自己的孩子发生了意外,这不是老师的责任,还是家长的责任吗?这其实就是教育过界最典型的表现。
而在这个背景之下,终于有明白人。近日,《中国教师报》发布了一篇《将防溺水工作责任推给教师是典型的不作为表现》。在文中,就对学校这种过度防溺水的做法提出了批评。文中明确指出:各地教育部门将"防溺水"教育的工作压力全部压在了教师身上,企图利用“过度自我防范”来减少溺水事故发生,本身就是错误。防溺水的工作是家长、学校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要担负的责任,而不应该全部压在老师的肩上。
亲爱的读者,对于《中国教师报》发布了一篇《将防溺水工作责任推给教师是典型的不作为表现》,对学校防溺水工作提出批评这件事,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?欢迎大家留言,讨论。